01 - 07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

项目图册
  • 设计结束时间

    2015 年 08 月

  • 竣工时间

    2018 年 08 月

  • 建筑功能(地上、地下)

    航站楼、机电管廊

  • 用地性质

    机场用地

  •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 建设用地面积

    5.9㎡

  • 总建筑面积

    99725㎡

  • 地上面积

    94434㎡

  • 地下面积

    5291㎡

  • 合作设计

    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本项目位于桂林市西南方28公里处的临桂区两江镇,占地面积4.06平方公里,飞行区等级为4E。作为西南地区的一座国际航空港,T1航站楼于1996年建成通航,建筑面积5万平米,可满足年运送旅客500万人次。2015年发改委批复新建10万平米T2航站楼及站坪和陆侧配套设施,以满足2025年航站区12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项目被纳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点项目名录。


桂林机场现有一条跑道及一座T1航站楼及其场前配套设施。扩建工程在T1南侧用地新建一座T2航站楼及站坪和场前配套设施。T2航站楼以10万平米的建筑面积提供了年吞吐量850万人次的国内、国际进出港旅客流程。集中式主楼与两条直线型垂直指廊,提供了23~25个近机位接驳条件,挑战了接驳效率的极限,用最少的建设量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航空容量,是国内机场航站楼功能效率的典范。 五个连续起伏的拱形曲面与进出港大厅—商业或中转连接区域—指廊候机区和到达通廊的空间序列相对应,形成了由主楼到指廊的高—低空间过度,倾斜拱的设计实现了主楼120m的大跨度,整个离港层成为连续无柱空间。竖向分格的超白玻璃幕墙沿建筑立面舒展开。屋顶采用单层拱壳结构,五个高度递减的连续拱覆盖了主要的建筑空间,由多榀互相支撑的倾斜拱为骨架,顶部覆盖单层拱壳结构和屋面构造系统,通过建筑结构一体化精细化设计,实现了结构构件直接成为室内装饰要素。屋面采用双层TPO防水卷材,装饰层采用阳极氧化铝单板,实现了良好的防水性能,并实现了自然真实的金属质感和连续光滑的曲面效果。

建筑专业-设计理念与技术策略

桂林被冠以 “国际性旅游航运枢纽”等众多头衔,本项目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70周年重点项目之一,承载了城市新门户和带动经济增长的重大责任。在用地紧张、容量目标压力巨大、与现状衔接难题的背景下,采用单一空侧、贯穿式陆侧及新楼与老楼平行式发展格局,南端开放保留下一期建设灵活性,北端与T1航站楼在空陆侧进行紧密便捷衔接,最大限度节省用地为远期发展预留更大灵活性,并为T1与T2航站楼协同运行提供最大便利。


本项目五个连续起伏的拱形曲面与建筑内部空间序列对应,成对的倾斜拱形支撑实现整个离港层大跨度的连续无柱空间。竖向分格的超白玻璃幕墙沿建筑立面展开,首层采用氟碳喷涂铝单板幕墙。屋顶采用单层拱壳结构以多榀倾斜拱为骨架,,顶部覆盖金属屋面系统,通过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结构构件直接成为室内装饰要素。屋面创新采用轻型金属屋面与卷材防水和金属装饰板结合的屋面构造系统,实现了结构底板作为装饰板、屋面防水与装饰双层构造等多方面的创新,并申请相关专利,实现了良好的防水性能及自然的金属质感和连续平滑的曲面效果。




结构专业-设计特点

广西桂林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面向“一带一路”的重点建设项目。航站楼总面积约十万平米。地上三层,地下设置一层管廊层。建筑为U字型布局,东西长约353米,南北宽约372米。建成后旅客年吞吐量850万人次。


新航站楼屋面采用钢结构,下部主体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下部主体柱网为9x9米柱网,中央大厅区域大量采用12x18米柱网;并设置大跨度预应力砼梁。


本工程基础,采用泥浆护壁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泥质灰岩。由于工程位于广西桂林岩溶发育地区,要求逐桩进行施工超前钻探,并根据每个桩的勘探情况,逐桩进行桩基础设计,并在施工现场逐桩配合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本工程上部屋盖采用钢拱壳体结构,最大跨度达120m,最大悬挑20m。所有支撑体系均采用大跨度钢拱支撑(大厅内无任何结构钢柱)。其中中心区采用倾斜方向相反的大跨度对拱支撑,指廊采用单片拱支撑。中心区拱轴方向随屋盖走向旋转。屋顶钢结构采用单层网壳结构,为建筑美观,网壳采用环向梁与径向梁成矩形的布置方式,网壳节点采用刚接节点。支撑拱与网壳之间采用斜撑杆过渡连接。壳体屋盖的推力及竖向力通过撑杆传至拱体,拱与屋盖构件互为整体,受力合理。按照各杆件重要程度分别考虑支撑拱、撑杆、屋盖环向杆件、屋盖径向杆件的性能指标。屋盖投影面积约6万平米。


在钢结构大拱的拱脚基础中设置对拉预应力拉杆,解决主要钢拱的侧推力问题。



暖通专业-技术特点

1)空调冷水系统采用6/13℃大温差运行,减少系统流量,节省水泵能耗。

2)新风系统设排风热回收装置,热回收效率不低于60%。

3)全空气空调系统过渡季可加大新风运行,最大新风比100%。

4)全空气变风量系统送、排风机均根据系统所需风量,进行变频调速控制。



给排水、消防系统-技术特点

1. 卫生器具用水效率为国家现行有关卫生器具用水等级标准规定的1级;

2.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3.节水设备使用率达到100%。

4.航站楼电气管廊采用高压细水雾系统保护,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电气专业-综合效益

本工程上级35KV变电站向航站楼内每个开闭站提供相互独立的两路10KV高压电源。航站楼设2个开闭站,4个公共变配电所,2个柴油发电机房。电力监控系统随变配电系统实施。航站楼内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由发电机组提供备用电源;信息及弱电系统网络与控制设备设置不间断电源装置UPS。航站楼内变频设备多。专项系统多,驻场单位多,需求不尽相同。航站楼空间复杂,机电系统多,线路敷设超长复杂。公共空间照明配合照明顾问与建筑效果具体实施。本工程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第一级电源进线、变配电室各出线回路上、以及业主运行管理需要的重点监测回路上,设置计量或测量仪表,对用电负荷进行连续监测。各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目标值。变配电站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半径并减少线路损耗。航站楼规划IBMS,通过管理相关的内外部系统集成架构一个标准化、有限开放式的系统。IBMS应符合整体业务管理及网络模型规划需求,并满足对其接口、配置及功能的要求。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电梯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等。信息集成系统建立生产运行系统数据的机场营运中央数据库(AODB),并建立提供外部系统接口的智能中间件平台,从而将各自有独立的应用服务器和本地数据库的外部系统进行统一接入和管理。合理选择光源和高效率的节能灯具;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采用照明节能技术和管理相结合,减少航站楼照明系统日常运行的用电量。结合亮度传感器设置,控制灯具的点亮时间,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照明。照明功率密度值LPD符合要求。变配电所在航站楼内的合理布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应用。

设计总负责人:

设计总负责人:

刘琮,田晶

项目经理:

崔屹岩


建筑专业-负责人

田晶、王晓群、门小牛、黄墨、宋罕伟


结构专业-负责人

陈清、陈林、赵胤

设备专业-负责人

金巍、李大玮、安欣

电气-负责人

杨明轲、康凯、权禹


国家优质工程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